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文化艺术

文化复兴60年:中国元素风靡五洲

时间:2009-09-07 14:41   来源:人民日报
  文化,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60年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育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和丰富了全体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人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和前所未有的创造激情谱写着中华文化的绚丽诗篇。

  文化内核

  培育弘扬民族精神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而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令他难忘的是这样一件小事。奥运会期间,科与两个儿子去故宫游玩,小儿子的脚被新鞋磨出了水泡。一位中国妈妈发现后,拿出“创可贴”,帮科的小儿子贴上。科说:“这点滴小事令我感到,将奥运会举办权交给北京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历史经验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近代中国灾难深重,民心不振、民气涣散,许多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感到迷惘和失望。1934年《大公报》曾以《孔子诞生纪念》为题发表社论,称“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辱之来,国家固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转折。6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培育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极大地增强了全体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新中国和她同美国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今日新中国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团结一致,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七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犹如一座巨大的熔炉进一步锤炼了这种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宝贵的财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标志着中国人在精神领域所达到的新高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代中国人的收入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日趋多样,但是历经60年风雨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同“黏合剂”把全体中国人凝聚成一个整体。

  没有比2008年发生的两件事更能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尚了,那就是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国外媒体评论说:“中国人民的出色表现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公民价值取向的提升……一个能够出动10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文化服务

  公共设施覆盖城乡

  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如果没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我们村的‘农家乐’不会像现在这样红火。”北京市平谷区雕窝村村民魏德祥说,现在村民们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处理网络订单,接受游客的预定。现在有超过54万专兼职工作人员在遍布全国的75万个服务站点里为数亿农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务。

  通过60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大幅度提高,有多项文化产品的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一。

  1949年,全国仅有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896个,而且全部集中在城市,文化生活极为贫乏。60年后的今天,这一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还是让数字来说话吧。

  ——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博物馆1722个,文化馆3217个,文化站37938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也即将在明年实现。

  ——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95座(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43%和96.5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亿户,电影观众近20亿人次。中国广播电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

  ——平均每天生产近40集电视剧,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2008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达到14000集,电影产量达到406部,国产电视动画年产量达到130000分钟。

  ——我国的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近30年的出版总量是过去3000年出版总量的3倍多。出书品种多年保持在20万种以上,图书由“书荒”变成了“书海”。今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逼近万亿元大关。

  翰墨飘香、弦歌不绝,在城市,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久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推力。

  “作为庆贺祖国60华诞的献礼剧目,《北京传说》是国内儿童剧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创作阵容最强、首轮演出票房最高的项目。”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总经理王颖介绍说,今年“六一”期间,该剧进行了5场演出,观众人数达5万人,票房突破了700万元,创下了国内儿童剧首轮演出总票房的新纪录。

  文化产业

  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作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儿艺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先进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大胆借用“外脑”,盘活资源,实现了从演出场次到总收入两大飞跃。而这只是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

  目前,“向改革要生产力”已经成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响亮口号。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71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应转企改制的472家出版社已完成284家,2466家发行单位已经完成2373家,省级新华书店已经全部改制;29家需转制的电影制片厂已完成14家,1008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已完成561家……一大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北青传媒、广电网络、新华传媒和辽宁出版传媒等多家文化企业先后上市。截至2007年底,文化企业在A股上市的有11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有2家。

  1979年底,广州市东方宾馆开设了我国第一家音乐茶座,标志着文化走向市场。但是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对大多数国人仍是陌生的概念。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加以区分。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国文化产业在各项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迅猛发展。据《2006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统计,当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增长速度高出同期GDP年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文化产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品

  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中国元素风靡五洲

  “看不过来,真看不过来!”文学评论家雷达说自己的职业就是看书,但是面对现在长篇小说的“井喷”之势,就是不吃不睡,也看不完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里,我国总共只有260多部长篇小说面世;而从1998年以来,每年均突破1000部。

  创作的兴旺也同样体现在舞台上。2008年“相约北京”,引进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个国际艺术团体,近万名艺术家参与其中,奉上100多台国际优秀剧目和近60项大型艺术展览,观众规模超过300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普通观众感受更直接的是电视剧的丰富与多样。近年来《长征》、《延安颂》、《亮剑》、《任长霞》、《乔家大院》、《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戈壁母亲》、《金婚》、《闯关东》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既叫好又叫座,收视率节节攀高。

  文艺创作的兴旺繁荣日益吸引世界的目光。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伦敦市长为中国舞龙“画龙点睛”、三十几个国家过起了春节……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在辐射世界。2004年,中国东方歌舞团在日本47个府道县演出《华彩唱风流》138场。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制作的武术剧《功夫传奇》2005年赴美国、加拿大巡演,演出210场。2005年11月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与郑州歌舞剧院签约,以800万美元买断该院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从2006年7月起在美国巡演两年800场……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出难以抗拒的魅力。

  与“文化走出去”相适应的,是我国文化贸易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国,仅仅位于美英之后。据统计,2004年国产影片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仅为11亿元,2008年上升到25.28亿元,平均年增幅4亿—5亿元。图书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

  记者 张 贺 刘 阳 杨雪梅 李 舫

编辑:杨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