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社会民生

60年中国女性发型变迁:从麻花辫到“千面女郎”

时间:2009-09-09 09:46   来源:中新网

50年代麻花辫。

 

  中新网9月8日电(蒲波) 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哈日”的“山口百惠头”、追随西方时尚的“爆炸头”和既运动又女孩气的“歪马尾”,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50年代到60年代

  “麻花辫”:古典妩媚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1993年,李春波的一曲《小芳》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城市民谣”热浪。歌曲描述的知青生活记忆中的村姑小芳的“麻花辫”形象也深入人心。

  上世纪 80年代的“村姑”发型——双“麻花辫”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50年代却是中国女性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女孩们爱把头发分成两束于头两侧,黑得发亮的麻花辫垂直在身前,辫尾常常系上红绳或者漂亮的丝带,身上再穿一条飘逸的“布拉吉”,看上去异常妩媚。

 

 

60年代结婚照

 

  “刘胡兰头”:时代印记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新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和“大饥荒”时期。虽然漂亮的麻花辫仍然是女孩子钟爱的发型,包括“文革时代”的女红卫兵,但是麻花辫已经短了许多,长及双肩或者更短。

  但是,伴随“绿军装”的盛行,“刘胡兰头”也成为当时女性选择的主要发式之一,尤其是在结婚的时候特别普遍。整齐、垂直的头发刚好盖住双耳,看上去坚强有力,干劲十足。不管是在工厂里刻苦干活,还是头戴绿军帽、拿着《毛主席语录》高呼,还是照一张朴素的结婚照,还是在表演“样板戏”的时候,“刘胡兰头”都成为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山口百惠

  80年代

  “山口百惠头”:清纯靓丽

  日本的1970年代是“山口百惠的辉煌年代”。80年代初,风靡日本的山口百惠随着一部电视连续剧《血疑》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她和三浦友和演绎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黑白电视时代最动人的爱情,其清纯的短发形象也成为中国青年女性追逐的新时尚。

 

林青霞 

  “林青霞头”:美丽飘逸

  林青霞,曾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天生丽质,长发披肩,随风散逸,有时候在耳边会别上一朵小花。一时间,这样的发式也成为80年代年轻女孩竞相模仿的对象。有时候是工艺花,有时候还会别上一朵芳香的鲜花。长发披肩的美女也开始成为男孩子的梦中情人,甚至成为女性气质的标准形象。

 

张蔷 

  “爆炸头+高刘海”:张扬奔放

  改革开放之后,港台的流行乐曲、港台小说、港台的一切新鲜玩意都如晚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中国迪斯科女王”张蔷的爆炸头、电音嗓、紧身裤成为中国内地年轻女孩酷爱的“另类”风尚。

 

张曼玉 

  90年代

  “歪马尾”:俏皮可爱

  “马尾”发型是90年代每个女孩最偏爱的一种发型。它是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用一个皮套或其它的可以松紧的装饰品,将其扎起来竖在半空中的造型。因看起来像马的尾巴而得名。“马尾”可以后高梳、后低梳、侧高梳、侧低梳,还可以高梳后编个麻花辫。

  张曼玉的“歪马尾”成为90年代的一种经典形象——俏皮可爱,少女们喜爱无比,都想方设法用较结实的橡皮筋在头的一侧扎一个“歪马尾”,再套上装饰发花、发带或者发套。踏春的日子,外出游玩,“歪马尾”配上漂亮的衣服,在山路上洒下铜铃般的欢笑声。

 

范冰冰 

  21世纪

  “千面女郎”:魅力四射

  步入21世纪,“理发师”已经晋升为“发型设计师”,各种各种的欧美时尚发型、日韩时尚发型涌入中国内地。染发的、烫发的、拉直的、复古BOB头、电棒烫、陶瓷离子烫……应有尽有。每个爱美女性都可以在发廊或者形象设计店找到和自己的发型、年纪、职业等相匹配的发型。

  “做头”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发式和头发的颜色都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居家还是出外而改变,“做头”成为一种轻松惬意的事情。每个爱美女孩都有成为“千面女郎”的可能,演艺明星尤其是把各种发型尝试到极致。

编辑:杨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