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台湾
 
 
中山先生与台湾

  时间:2006-11-02 14:01    来源:     
 
 


 

  1894年1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一败涂地。隔了4个月,中山先生就领导革命,首先创立“兴中会”。第二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让予日本;在“哭声震天”后的6个月零9天,中山先生便毅然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也正是台湾被武力全部占领后的第5天。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就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兴复台湾一直是中山先生的革命政策之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三次赴台湾考察,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有35处之多。三次去台湾中山先生前后曾莅临台湾三次:第一次在庚子年惠州起义时期。1900年9月28日,孙中山自日本抵基隆,随即转赴台北。孙中山原本想以香港为大本营,在广州起事,夺取南方,建立南方革命政府,然后逐步扩大到全国。由于港英当局禁止在香港登岸,孙中山等人便改变计划,决定在惠州起义。孙中山准备起义的具体事宜交给陈少白、郑士良等人,自己折回日本,转赴台湾,然后由台湾潜往大陆。他抵台后,在台北新起町(即今长沙街)设立了革命总司令指挥所。当时台湾在日本人统治下,殖民当局表面上许诺“起事后可以相助”,实际上却始终在搞破坏。孙中山抵台翌日,殖民当局即电询日本内务省:“孙逸仙渡台,对该人等的阴谋,我政府是否过问或妨遏?”当日,日本内务省就电告台日本殖民当局:“对孙逸仙阴谋采取妨遏方针”,还严厉禁止日本志士援助孙中山,迫使孙中山身边的日本人逐渐离开。

  孙中山在台北期间无法开展活动,未能落实对惠州起义的援助工作。惠州起义失败后,台日本殖民当局奉日本政府之命,将孙中山等人驱逐出台湾。孙中山于11月10日离开台湾返回日本,他这次在台湾整整呆了42天。

  第二次是在民国2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 1913年8月5日,孙中山与胡汉民及随从等,乘“抚顺丸”船自福建马尾抵达基隆。“抚顺丸”船长请孙中山题词,孙中山写了“博爱”条幅送给他。由于“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人被通缉。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孙中山从台湾再转往日本。这次赴台,孙中山住在台北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馆里。他在此接见了在台的老同盟会的一些会员,向他们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还留下了“博爱”两字给“梅屋敷”旅馆的主人。本来孙中山与黄兴相约在台北会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由于日本政府只允许孙中山一人经台北往日本,刻意不让他们见面,这个约会终于告吹。

  第三次去台,是在民国7年6月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职以后,于1918年6月7日由广州赴汕头,由汕头经台北东渡日本。当时袁世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病死,孙中山发起了护法运动,并当了护法军政府的大元帅,挥师北伐。由于南北军阀互相勾结酝酿议和,孙中山反对无效,被迫辞去大元帅,北伐宣告失败。他这次所以要经由台北到日本,除了顺道而外,是有其重要的计划和意义的。这个重要的计划和意义,正如戴季陶先生于民国16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对台湾革命青年团的一篇讲演所说,是“想和台湾同胞见面,发表他的意见、宣传他的主义,唤起民族意识,鼓舞爱国精神”。但统治台湾的日本当局不允许中山先生登陆同台湾同胞见面,因为他们害怕由于国民革命思想在台湾生根,以及台籍同胞民族意识的觉醒,会导致他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的崩溃。此次由于台湾日本殖民当局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极力加以阻挠, 当孙中山乘船到台湾时,他们派员到船上会 一见孙中山,并护送上岸,不准孙中山在台久留。孙中山在台北住了一宿,次日即离开台湾。此后,中山先生再也没有重返台湾。

  孙中山先生三次去台前后跨越近二十年,但都是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期间,他的每一次到来都给了日本铁蹄下的台湾同胞以巨大的希望和鼓舞,在爱国的台湾同胞与革命志士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福星、林祖密等台湾同胞正是在孙中山先生的鼓舞下回到祖国大陆参加辛亥革命、并在台湾领导抗日运动的。正因如此,日本统治者感到极大的恐慌和不安。影响是深远的。

  台北“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是中山先生1913年第二次去台时的下榻处,即当时口旷"梅屋敷旅馆”。“梅屋敷”兴建于民国前十二年(公元1900年),为约五十坪之长形日式建筑,台湾光复后 (1946年),政府特将“梅屋敷”原址改建为“国父史迹纪念馆”,作为国父来台之纪念。

  进去一看,当年孙中山先生下榻的屋子分内、外两间,外间悬挂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以及中山先生当年使用过的茶几、屏风等物品。“博爱”二字即是中山先生当年留给“梅屋敷旅馆”主人的墨宝,弥足珍贵。内间多为史料陈列,记述了孙中山先生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的奋斗历程,也展现了台湾同胞为实现台湾的早日光复而作出的英勇牺牲。

  当他在北京重病垂危的时候,仍念念不忘台湾同胞,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更使台湾志士们受到不可言喻的精神感召。不幸的是,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竟然与世长辞了。当噩耗传来,分散在祖国各地以及沦陷在日人统治下的台湾同胞,掀起了一股悲哀伤痛的浪潮!

  在北京,一群就读北京大学的台籍爱国学生以北大台湾同学名义,致送了下面一幅挽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词意是多么的悲切激扬,豪情更是千云万丈!更是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和感情,以及与祖国母亲的无比自觉的命运关联!目前该挽联收藏在台北“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内。

  日帝侵台时期,祖国人士之中,影响台湾同胞最深远、最为台湾同胞所尊敬的,便是被台湾民报尊为“国民之父”、“弱小民族向导者”的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对台湾同胞的影响,以及台湾同胞对中山先生的尊敬,均可从台湾同胞在中山先生逝世前所表现的关切之情,以及逝世后所表示的追悼之意,得到深刻的印证。(作者白 杉,《相知》2003年3期) 

(来源:河北团结网)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