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台湾
 
 
孙中山台湾遗踪

  时间:2006-11-02 13:47    来源:     
 
 

孙中山先生赴浙江海宁观潮返沪后题词


  孙中山先生曾3次莅临台湾,在那里留下革命的踪影。

  1900年9月28日,孙中山自日本抵基隆,随即转赴台北。孙中山原本想以香港为大本营,在广州起事,夺取南方,建立南方革命政府,然后逐步扩大到全国。由于港英当局禁止在香港登岸,孙中山等人便改变计划,决定在惠州起义。孙中山准备起义的具体事宜交给陈少白、郑士良等人,自己折回日本,转赴台湾,然后由台湾潜往大陆。他抵台后,在台北新起町(即今长沙街)设立了革命总司令指挥所。当时台湾在日本人统治下,殖民当局表面上许诺“起事后可以相助”,实际上却始终在搞破坏。孙中山抵台翌日,殖民当局即电询日本内务省:“孙逸仙渡台,对该人等的阴谋,我政府是否过问或妨遏?”当日,日本内务省就电告台日本殖民当局:“对孙逸仙阴谋采取妨遏方针”,还严厉禁止日本志士援助孙中山,迫使孙中山身边的日本人逐渐离开。孙中山在台北期间无法开展活动,未能落实对惠州起义的援助工作。惠州起义失败后,台日本殖民当局奉日本政府之命,将孙中山等人驱逐出台湾。孙中山于11月10日离开台湾返回日本,他这次在台湾整整呆了42天。

  孙中山第二次赴台,是在“二次革命”时期。1913年8月5日,孙中山与胡汉民及随从等,乘“抚顺丸”自福建马尾抵达基隆。“抚顺丸”船长请孙中山题词,孙中山写了“博爱”条幅送给他。由于“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人被通缉。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孙中山从台湾再转往日本。这次赴台,孙中山住在台北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馆里。他在此接见了在台的老同盟会的一些会员,向他们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还留下了“博爱”两字给“梅屋敷”旅馆的主人。本来孙中山与黄兴相约在台北会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由于日本政府只允许孙中山一人经台北往日本,刻意不让他们见面,这个约会终于告吹。

  孙中山第三次赴台在第一次护法失败后。当时袁世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病死,孙中山发起了护法运动,并当了护法军政府的大元帅,挥师北伐。由于南北军阀互相勾结酝酿议和,孙中山反对无效,被迫辞去大元帅,北伐宣告失败。为了寻找革命出路,他和战友们商量,要在台湾建立大陆以外的革命基地,并决定亲自赴台,和台湾同胞见面,发表他的意见,宣传他的主义,唤起民众意识,鼓吹爱国精神。1918年6月7日,孙中山自汕头乘船抵达基隆。但台湾日本殖民当局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极力加以阻挠,当孙中山乘船到台湾时,他们派员到船上会见孙中山,并护送上岸,不准孙中山在台久留。孙中山在台北住了一宿,次日即离开台湾。

  孙中山3次赴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足迹。如今台湾人民把孙中山第二次赴台时居住过的“梅屋敷”旅馆改建成了“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又叫“逸仙公园”。在纪念馆内存放着当年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茶几、屏风等物品以及许多有关史料。孙中山留下的墨宝“博爱”两字高悬屋中。孙中山一生为中国统一而奔波,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台湾同胞。孙中山逝世后,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籍爱国学生致送挽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充分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孙中山先生的尊崇与爱戴。


(来源:人民网)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