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研究
 
 
孙中山的用人思想

  时间:2006-11-02 14:21    来源: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组织政府,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则、策略和方法,至今对我们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中还是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早在1894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将此列为国家富强之本的四项原则之首。他说: “所谓人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还指出清王朝在用人方面的弊病: “今使人于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则虽智者无以称其职,而巧者易以饰其非。如此用人,必致野有遗贤,朝多催进。”还说c “满清政府的用人行政,更无大公不易之常规。……卖官鬻爵,政以贿成。凡此种种,更仆难数.任官授职,不问其才能之若何,而问其权势之有无。以此当政事之大任,几何其不误国哉。”也就是说任官授职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要不问权势而重其才能。

  孙中山先生坚持自己提出的用人原则,身体力行,不循私情,他哥哥孙眉是华侨资本家,在孙先生的影响下,曾为革命捐献过大量资财,对创立民国是有功的人。民国成立后,广东各界曾推荐其出任粤省都督。孙中山认为其兄不熟悉政治,不必当此大任,即代为辞谢了。孙中山说:“盖闻劝扬之典,莫要于赏功,服务之官,必望其称职,是故宫惟其才,赏惟其功,截然为两事,断未有以官为赏,论功授职者也。”孙中山批判了封建制度中,将官职作为恩典赐给功臣的陋习,解决了恃功要官与唯才是举的矛盾,坚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在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几十天中,他特设了招贤馆,以广揽人才,盛情邀请有政治才能之人,来参加民国建设。

  孙中山先生不记个人恩怨,团结不同意见的人,如宋教仁在政体问题上与孙先生意见冲突很大,但孙先生并不据此而不用,仍根据他的特长,任命为临时政府法制局长,尽管章太炎曾经攻击过孙先生,但他依然聘其为政府顾问。在当前各项事业的改革中,用人之事的正确与否,关乎国家成败兴衰之关键,孙先生的任人为贤,人尽其才,用其所长,广揽 名宿,不问党派,严格考选的原则和策略,当为我们认真效法的典范。 (《团结》总第35期)


(来源:河北团结网)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