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台湾五通宫

  时间:2006-07-22 14:20    来源:     
 
 


 

 


五通宫通古碑记

  灵显古庙五通宫系奉祀南宋年间康王遇难,五显帝君显圣造泥马引渡康王过河脱险,康王复位后为感怀五显帝君解难脱险之恩,特封为五显帝君,五显帝君由此授封得名位,时至今日民间尊称为五显大帝。 

  本宫前殿奉祀主神五显大帝,配祀千里眼、顺风耳,后殿楼上释牟尼佛,楼下开台延平郡王等。 

   

沿革

  缘由明末清初距今约三百余年前由黄姓祖先从福建漳州来台,随身奉请五显大帝屘王金像由鹿港登岸沿路来到埤脚庄落脚居住,建造茅屋栖身,五显大帝屘王之金像就被安顿在茅屋中由该善信朝夕虔诚的焚香膜拜着此种情况一向不被外人所知,后因破旧不堪的茅屋每至晚间常有五道灿耀夺目的豪光发自该茅屋,附近居民时感惊异,经察究后发现茅屋中奉祀有五显大帝金像,方悟为五显大帝显圣所致,始被附近居民传开,后因众人眼见该茅屋简陋不堪再使用始召集各方善信商议建立祠堂供奉祀,自此而后五显大帝神威显赫,代天宣化、信徒遍播,膜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恩泽广被、无远弗届、万民咸庆,至道光五年岁次乙酉年(公元一八二五年)由二重湳士绅黄心南发起兴建为小庙宇。

  至1930年岁次庚午年有地方士绅黄添池、黄荣章等为鉴于年久失修之小庙宇破旧不堪使用,随即发起筹募重建五通宫之举,经得各方善信相互热烈响应捐献兴建,费时四年有余始告竣工,即今尚存之前殿庙貌,后为使宫务之推展及管理臻于至善,于1937年公推地方士绅黄合益为首任管理人。 

  五显大帝之诞生距今已有1002年,在埤脚五通宫登基已有参佰余年之历史,因五显大帝神威显赫,护国佑民,灵感深植民心,为十方善信所敬仰,现辖有大村乡、员林镇、埔心乡、溪湖镇等四乡镇共有十庄,信徒广布全省,各地设有分灵之庙宇,每年逢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五显大帝圣诞之日,各地分灵之庙宇均纷纷回驾谒祖进香,场面热闹盛况非凡,为期十数天。

  宫中设置有前地方贤人秀才黄火练老前辈著作之六十六卦签诗供十方善信求问,由于五显大帝签诗卜来相当灵验,以此著称,是故平时不辞千里前来求签问卜膜拜者也众,徐徐之香火燃烧不辍,日以继夜的回绕着堪称古迹,巍峨壮观直竖云宵之伟哉庙宇–五通宫。 

奉祀五显大帝之因由

  据祖家大陆“五通宫”宫史记载,第一分灵之台湾埤脚“五通宫”五显大帝是来自福建省诏安县官陂乡五通村,于明末清初由黄姓十二世祖奉请神尊渡海来台,经由鹿港登陆而落脚于埤脚,据清代台湾最繁华的三大聚落是一府(现在之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台北之万华),鹿港与埤脚仅距约八公里之路程,据闻当时由福建省诏安县来台散布在府城、鹿港和艋舺等地之黄姓后裔为数不少,尤其鹿港、溪湖之中竹里,埔心乡之梧凤、菜寮、二重湳等地为最,后来黄姓之后裔为慎终追远,怀念故土,相继引用故乡之地名同名以资纪念,诸如诏安巷、五通北路、五通南路、五通西路等门牌之取用,此乃是三百年前福建漳州诏安县等祖先遗留下之家乡神祇信仰的香火,而开创了在台湾奉祀五显大帝之寺庙香火最鼎盛之根基。1988年(岁次戊辰年)八月间本宫组团前往大陆祖庙朝圣之时,根据当地一位八十多岁之黄姓宗长口述而印证到黄氏族谱所记载,黄氏三世祖世昌公坟墓葬在祖庙五通宫庵坪岭上至今墓园犹存之事实,隐密四十年来祖先所遗留下之史迹由此获得结论与肯定,也证明了大陆与台湾之五通宫五显大帝香火传承渊源之深也。

  迩来开台之埤脚五通宫香火之鼎盛,博得为全台湾奉祀五显大帝历史最悠久,庙宇堪称为古迹之美誉,当受之无愧,实至名归矣。

(来源:台湾彰化县大村乡五通宫管理委员会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