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频播报 | 论坛动态 | 嘉宾讲话 | 嘉宾名单 | 中国台湾网专稿
媒体报道 | 论坛内容——主论坛——分论坛 | 图片报道 | 两岸互联网发展回顾及展望 | 背景资料 | 嘉宾风采
  09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 -- 视频播报

互动讨论精选:两岸互联网现状异同

时间:2009-07-09 17:5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主持人陈晓楠:各位早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两岸互联网的领军人物,在这里只是搭一个小小的平台,有所以什么话题感兴趣可以直接问,这是聊天的形式。今天是两岸互联网交流,从我自己的概念来讲,以前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来比较两岸互联网的相互特色、异同,今天我想问问台湾方面的客人对大陆互联网的感受和台湾之间的异同,首先要介绍5位互联网界的领军人物。

    首先介绍的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先生,再就是凤凰网总裁刘爽先生,百度首席运营官叶朋先生。介绍两位来自台湾的嘉宾,网路家庭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宏志先生,台北市网际网路广告暨媒体经营协会理事长、安吉斯媒体集团大陆及台湾地区首席数字官张志弘先生。所以先从两位的客人谈起。

  主持人陈晓楠:从感性的认识来看詹先生您觉得两岸互联网有什么特色和异同? 
 
  詹宏志:我认识了很多大陆互联网工作的朋友,大陆互联网发展势头很强,力量很大,也牵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还不只是互联网本身了,互联网的一举一动跟整个的国家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有点风起云涌,全世界都是提供更新、更快的服务,会产生很激烈的竞争。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框架也非常大,我觉得在大陆的互联网发展是有很大特色,跟台湾不太一样。

  台湾相对来讲有成熟细腻的地方,但还是一个资源相对比较少的地方,全世界没有太多的资金要投资互联网,但是互联网的应用很普遍,这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讲是事实。因为普及率很高,所以当你有一个想法,哪怕是想得很细微,你都有机会一点点来做服务。所以,台湾的互联网有区别是很多微细的服务,很多的年轻人想做一个网,帮助大家每天中午办公室订便当,产生了单子给各家来做,这是服务想解决到人的问题,这种东西是多的,在大陆看起来每个互联网做的格局就大了很多。

   
  主持人陈晓楠:这是不是跟台湾人的性格相关?细腻?


  詹宏志:文化有根源,但是跟普及也有关系,大的业务固然要做,小的业务也有安身立业的地方。


  张志弘:刚才他的分析是很精辟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往来于两岸,这阵子让我有更深刻的认识,关于两岸互联网的差异,用简单的比喻来讲,我觉得台湾看起来是接近于成熟期,是比较接近红海的阶段。大陆现在是处于成长期,还是像蓝海的阶段,我有相关的数据来做一些比较。


  第一方面,以台湾来看,台湾现在整个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8.2%左右,这对全球来讲都是相当高的比例。台湾用户平均使用5年以上占了很多数。在平均整个台湾用户的结构30到40岁的比大陆高了很多,我们甚至用一个台湾的整个互联网的对每人的广告投资比的数字来看,台湾大概是78.7元人民币,对每个用户的投资,大陆是57.05元。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来台湾是偏向比较成熟的市场,整个互联网的成长毕竟有限,现在只能是在里面不断地争取机会。


  大陆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比例不到20%,现在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不断地有新的用户进来,这个过程中会有蓝海出现。这两边的状况不一样,红海的状况下追求的是更灵活的变化,更多创意的竞争方式,这个部分我相信未来在交流上是可以得到非常地进行相互的学习的。
   
  主持人陈晓楠:谢谢二位,这是从感性和从理性的两个角度看两岸的异同。高先生您对刚才二位他们分析感受上的异同您有什么样的感想?
   
  高新民:他们两位先生的观点我觉得分析得很精辟,互联网两岸的比较我们认为有互补性的,我们人口基数大、幅员也广,另外人口多潜力也大。

  我想补充一点,在互联网产业上十多年的发展不仅是规模大,我们的产业不仅是技术上,还有在商业模式上,以及产业某种集中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拿我个人讲,在初期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初期发展的时候,我们跟台湾在互联网的产业上距离比较大的情况下,现在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就非常接近了。当然,我们在互联网的普及度上,刚才讲了台湾那边居民普及已经达到了58%,可以说进入到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行列。在宽带的平均速率上台湾比我们的平均速率要高。

  我们现在中文搜索有百度,我们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的经验,上千万的用户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的群体基本上是这个平台培养起来的。刚才詹总在分析的时候,大陆为什么网上购物,C2C成长起来了,B2C像当当,网上B2C这一块为什么没有起来,这里也反映了大陆和台湾在互联网产业上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台湾在网上购物,因为这不是完全虚拟的环境,不像网游一样也不像B2C这样的平台简单。但是物流、仓储很多物流方面的环节,基础设施和商业方面的一些大陆和台湾有距离,相对的成本比较高,B2C的成长性就不高,还有阿里巴巴的平台也可以起来。这里有我们值得交流的地方,我认为有很多的互补性。

编辑:罗旭婷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