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时事  >   热点聚焦  >   2018  >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活动  >   优秀征文

一脉相承,滴血藏海

2019年01月22日 07:50: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4年8月初,我在云南昭通与老友相聚。不料,第二天便遭遇鲁甸6.5级地震。

  那天下午16时30分,我正与友人品茗叙旧,突然大地一阵剧烈晃动,我脑中一片空白,桌上的茶杯也跌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破碎声……

  友人惊叫:“地震!快跑!”我本能反应,火速冲出室外。片刻,人们也纷纷钻出居室,聚集较为宽敞的地带,惊恐万状……

  友人决意前往郊区,探望居住在那里的母亲,我紧随友人。沿途瓦砾四处散落,各种车辆笛声四起,一些伤员急切地奔往救医点。我停下脚步,不知道这恬静的世界,为何瞬间显露出狰狞。

  “这位先生,请让让好吗?谢谢……”此时,身后高分贝的普通话,夹带着浓厚的闽腔声调。

  我侧身让道,瞟见说话的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尖瘦的脸颊挎有一副近视眼镜,纤弱双手搀扶着一位神情沮丧的老妪,心急火燎。不知为何,我羡慕这位老人的幸运和福气。

  出人意料的是,“眼镜”把老人安顿在离我不远的空地上,又追随一位哭天抹泪的少妇而去。

  瞬间的羡慕转化为疑团。我问及老人:“你的孙儿怎么又走掉了?”

  老人捋了捋额发上的尘土,带着怆然的语调喃喃道:“我……不认识……他。他来……店子买……一瓶水时,地震……发生……了!”

  我顿悟,已揣测到“眼镜”的所作所为。我来不及跟友人打招呼,向“眼镜”的身影追去。

  这是一座农宅开设的铺面,半截墙体倒塌。我们没有最基本的挖掘工具,只得用手扒开孩子身上的砖瓦。后来发现,这名只有五六岁的孩子,腿部被倾斜的柜台死死卡住。

  钻在废墟内的“眼镜”扭头,冲我和少妇吼:“快去找一些支撑物来,木棍、凳子都行!”

  约半个小时后,被成功救出的孩子,手脚灵活,只是有些轻微的擦伤。身为母亲的少妇感激涕零,却不知如何言语。

  原来,这是“眼镜”购物的地方,由于男人在外务工,小店只有祖孙三人。

  终于有了喘息的时间,我瘫坐在废墟上,余震依然。“眼镜”打望着天际的余晖,嘀咕了几句,然后取下满是泥土的肩包,从中拿出水和饼干,抖了抖后递给我:“填填肚子吧!”我这才注意到,他递来食品的手指尖有斑斑血迹……

  闲聊中,我得知他来自宝岛台湾,巧合的是他也姓钟。这位与我同宗的台中人,利用暑假到云南旅游,昭通古城是他最后的景点,计划当天游览结束后离开。

  我有意把“眼镜”留宿在友人家,他不置可否。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吸引了他的目光。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他快步前往……

  这是一处临时设立的医疗点。不算明亮的灯光下,刚抬来的一副简易担架上,一位中年汉子已昏厥过去,他头部淌着鲜血,左侧的身体血淋淋。

  见状,“眼镜”忙对医生说:“需要输血吗?”不等作答,他又甩出一句:“我是O型血,也是一名万能输血者,一定可以的!”

  一名医护人员对伤员作了认真的检查后,询问“眼镜”:“你自愿输血?真是O型血?”

  早已卷起袖子的“眼镜”作答:“救人重要,你快验血吧!”

  就这样,一个医用的细管,衔接起两名同胞身体,300CC的鲜血让生命鲜活有了希望。

  回到友人的住处,得知他母亲一切安好后,我把“眼镜”介绍给友人认识。“对了,我只知道你我同宗同族,还不知你的名呢。”我追问道。

  “眼镜”笑了笑,扶了扶鼻梁上的镜架,所问非所答:“昭通之旅,不虚此行。没想来到世间21年,能有机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值得一生纪念——我们本是同根同族人,一脉相承,对吧?”

  等到友人准备好简单的晚餐时,“眼镜”已躺在沙发上沉睡着,裹着纱布的手指还捏着那副近视眼镜。看着轻松惬意的梦境笑靥,浮现在稚气未尽的脸上,我不忍心把他唤醒,只有由衷的祝福,为海峡两岸关系的方兴未艾而祉福。(作者:钟志红)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