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小村庄大变样,牛背上燃起新希望”——镇赉县脱贫攻坚全纪实

2019-07-06 07:5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7月5日镇赉讯 (记者 尹赛楠)“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如果放在从前,这些荣誉是镇赉人想都不敢想的;但如今,随处可见的平坦村路,窗明几净的院落房屋,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种种真实可见的事物,让镇赉人有了底气,笑容中写满幸福!

镇赉县架其村。(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5日的清晨,天空中阴云密布,车窗外飘下点点雨珠,从吉林省白城市出发,经过镇赉县城一路向南,城郊9公里处,一片整洁的小村映入采访团的眼帘,雨过天晴后,这里显得格外静谧——架其村,与镇赉县诸多贫困村一样,曾经也是靠天吃饭,住的是危房旧屋,但现在,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小村庄大变样

  “以前,架其村农业种植品种单一,以玉米为主,小种植、小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部分村民收入低,日子一直过得不算富裕。”镇赉县架其村驻村第一书记董达说,自镇赉县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架其村为加快扶贫产业开发步伐,大力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搭上了精准扶贫的“特快车”。

  2017年,架其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立足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转变种植模式,改善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依托涉农整合资金343万元,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0栋,占地面积30亩,种植小柿子、草莓、小白菜、生菜等果蔬产品,当年即带动492户贫困户、1027名贫困人口增收,帮扶30名贫困村民就业。

架其村驻村第一书记董达讲述脱贫故事。(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近年来,镇赉县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各项工作符合群众要求,得到群众认可。在政策落实上,统筹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需求,使他们在脱贫攻坚中享有同样的获得感;在包保帮扶上,坚持把“结穷亲”理念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我是2017年来到架其村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两年。”董达告诉记者,两年的时间,自己几乎跑遍了架其村263家贫困户。

  “这里的村民都很朴实,与他们在一起,唠家常,交朋友,听听他们在脱贫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也有极大的助益。”从最初的送米送肉“拉感情”到帮难帮事“换真心”,再到“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脚踏实地的真帮实扶,董达与当地的村民交上了朋友,成为了兄弟。

温室暖棚中种植的“黄花生”西红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架设温室暖棚改良种植模式,利用在地优势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危房改造、清理垃圾、植树造林改善居住环境……我们的工作,老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扶贫满意度自然空前高涨。”从董达的言语中,记者体会到的是浓浓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牛背上的脱贫希望

  “一头和牛,就能养活7到8个贫困村民。”镇赉县县长赵楠指着眼前的和牛,眼神中写满了骄傲。和牛原产自日本,因其肉质呈现明显的大理石花纹,又被称为“雪花肉”,深受高端消费市场欢迎。

  告别架其村,采访团来到镇赉县特色养殖扶贫基地,在这里,一头头黑色的和牛正悠闲地在围栏中散着步。干净整洁的牛棚里,自动加热饮水机、电动通风系统、定时音乐放送……这些憨态可掬的和牛,生活环境让在场的记者们羡慕不已。

镇赉县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中的和牛。(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据悉,镇赉县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于2018年10月,项目占地116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年存栏育肥牛5千头,年出栏育肥牛1万头。该项目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由政府投入整合资金7000万元,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企业按照政府投入金额的6%、8%、10%的比例逐年缴纳利润分成,现已兑现利润分成420万元,成功带动全县59个非贫困村1.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赵楠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存栏5千头和牛的规模计算,养殖基地需聘用贫困人口20至30人,实现贫困人口月增收2500元到3000元;此外,按照年出栏1万头和牛的规模计算,年需青储饲料1.8万吨,按照每公顷土地生产40吨计算,需450公顷土地,这就就能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参与青储饲料种植。与种植传统的玉米相比较,种植青储饲料每公顷可增收3000至4000元;不仅如此,由于20个月以上的和牛需要饲喂稻草,按照养殖规模计算,年需稻草1万吨。如按每公顷稻草1.5到2吨计算,可实现5千至6千公顷的稻草变废为宝。

  “我来这里工作有半年了,平常主要从事和牛的喂养工作。”今年27岁的林静闯是镇赉县黑渔泡镇岔台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到养殖基地工作前,他也和很多镇赉县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在外务工,贴补家用。

当地村民林静闯靠喂养和牛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7岁那年,父亲就因病离世,从小到大,我都是与母亲相依为命。”林静闯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也身患重病,但由于家里地少,生活来源没有保障,不得不去外地打工。“之前每月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来到养殖基地工作后,不但月收入上涨到了3400元,公司领导还考虑到我的家庭条件困难,额外给予了一些经济上的补贴。现在我不必离家太远,能够更好的照顾生病的母亲,也基本上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说到这里,林静闯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笑容。

  在离开养殖基地时,采访团成员都纷纷上前,轻轻抚摸着和牛的脸庞,在它们的身上,记者看到的,是镇赉人脱贫致富路上的新希望!(完)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