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片
二、简介
施明正,本名为施明秀, 1935年出生于高雄市。
1961年因受其四弟施明德的影响,以叛乱罪系身台东泰源监狱。1967年在狱中写了第一篇小说“大衣与泪”,从此展开了他文学生涯,同时亦有诗作、画作、雕塑的发表。
1981年以“渴死者”获吴浊流文学奖小说佳作奖;1983年以“喝尿者”获吴浊流文学奖正奖,为一系列的监狱文学。1988年八月22日因为声援施明德的绝食行动,施明正亦展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的绝食抗议,而因此肺衰竭死亡,享年53岁。
施明正活跃于戒严时代的台湾,施明正本身的作品,也曾因为政治立场而被查禁。他生长在一个政治家族中,这便使其一生虽对政治不感兴趣,却也与政治永远脱离不了关系。
战后台湾由于政治、民族和时空的诸多因素,使新文学的起步很晚,许多西方主义思想不分时间发展先后,蜂拥泛滥地进入台湾文化,因此此时期的作家们时常会由一种主义流浪到另一种主义,多方学习并且急速转换,而或许并不了解究竟该停留在哪一个主义多久。施明正便是如此的情形,所以他的作品变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变的风格。
三、年表
1935年 |
出生于高雄市。 |
1943年 |
就读高雄盐埕“国小”。 |
1952年 |
高雄中学毕业后,因躲空袭之故,没再念书。 |
1953年 |
施明正父亲过世。 |
1955年 |
入左营海军任报务通信兵。 |
1958年 |
自军中退役,与诗人纪弦相识。 |
1959年 |
与蔡淑女女士结婚,育有二女。 |
1960年 |
在高雄火车站前建国南路开设推拿中心,期间也画画兼写诗。 |
1961年 |
因“亚细亚联盟”案被关,先是关在台北青岛东路(现今中正纪念堂原址),后转往台东泰源监狱;在狱中开始尝试写作,并投稿钟肇政主编的《台湾文艺》。 |
1965年 |
出狱。从事绘画与创作,并藉骨科医术谋生。拜访钟肇政。 |
1967年 |
七月,处男小说《大衣与泪》发表于《台湾文艺》十六期。 |
1968年 |
与 |
1969年 |
十月,短篇小说《白线》发表于《台湾文艺》二十五期。 |
1970年 |
一月,短篇小说《我.红大衣与零零》发表于《台湾文艺》二十六、二十七期。二月,短篇小说《魔鬼的自画像》发表于《野马杂志》二期。 |
1979年 |
在台北忠孝东路主持施明正推拿中心。 |
1980年 |
六月,短篇小说《迟来的初恋及其联想》发表于《台湾文艺》六十七期。八月,诗、画、小说集《魔鬼的自画像》由文华出版。十月,短篇小说《岛上的蟹》以施明秀名字发表于《台湾文艺》六十九期。十二月,诗作《色彩的葬礼》、短篇小说《渴死者》(署名“施明秀”发表于《台湾文艺》七十期)。 |
1981年 |
小说《渴死者》获吴浊流文学奖佳作。九月,论评《评述林天瑞画展兼及其它联想》发表于《台湾文艺》七十四期。 |
1982年 |
五月,诗作《泼妇的面貌》、短篇小说《炼之序》发表于《台湾文艺》七十五期。十二月,短篇小说《喝尿者》发表于《台湾文艺》七十八、七十九合刊。 |
1983年 |
小说《喝尿者》获吴浊流文学奖正奖。十月,短篇小说集《岛上爱与死》由前卫出版社出版。 |
1984年 |
|
1985年 |
一月,短篇小说《指导官与我》发表于《台湾文艺》九十二期。十二月,《施明正诗.话集》由前卫出版社出版。 |
1986年 |
五月,论评《创作文学艺术的世界花园》发表于《台湾文艺》一○○期。七月,器官系列小说《鼻子的故事(上)-成长》发表于《台湾文艺》一○二期。十一月,《鼻子的故事(中)-遭遇(一)》发表于《台湾文艺》一○三期。 |
1987年 |
八月,短篇小说《吃影子的人》收录在《施明正小说精选集》之中,(宋泽莱编选)由前卫出版社出版。 |
1988年 |
|
1989年 |
遗作《一个美术的殉道者-哀画伯润作大师之死》刊登于《台湾文艺》一一五期。 |
1993年 |
十二月,《施明正集》由林瑞明编辑,前卫出版社出版。 |
2003年 |
《岛上爱与死:施明正小说集》由麦田出版社出版。 |
四、作品
出版书籍
1980年 《魔鬼的自画像》,台北:文革。
1983年 《岛上爱与死》,台北:前卫。
1985年 《施明正诗.画.金石集》,台北:前卫。
1985年 《施明正诗.画集-魔鬼的妖恋与纯情及其它》 ,台北:前卫。
1987年 《施明正小说精选集》,台北:前卫。
1993年 《施明正集》,台北:前卫。
1997年 《岛上爱与死:施明正小说集》,台北:麦田。
期刊、报纸、散篇
1967年 短篇小说《大衣与泪》,《台湾文艺》十六期。
1969年 短篇小说《白线》,《台湾文艺》二十五期。
1970年 短篇小说《我.红大衣与零零》,《台湾文艺》二十六、二十七期。
1970年 短篇小说《魔鬼的自画像》,《野马杂志》二期。
1980年 短篇小说《迟来的初恋及其联想》,《台湾文艺》六十七期。
1980年 短篇小说《岛上的蟹》,《台湾文艺》六十九期。
1980年 诗作《色彩的葬礼》,《台湾文艺》七十期。
1980年 短篇小说《渴死者》,《台湾文艺》七十期。
1981年 论评《评述林天瑞画展兼及其它联想》,《台湾文艺》七十四期。
1982年 诗作《泼妇的面貌》,《台湾文艺》七十五期。
1982年 短篇小说《炼之序》,《台湾文艺》七十五期。
1982年 短篇小说《喝尿者》,《台湾文艺》七十八、七十九期合刊。
1984年 诗作《隐刃者》(意指林义雄),《台湾文艺》九十期。
1985年 短篇小说《指导官与我》,《台湾文艺》九十二期。
1986年 论评《创作文学艺术的世界花园》,《台湾文艺》一○○期。
1986年 器官系列小说《鼻子的故事(上)成长》,《台湾文艺》一○二期。
1986年 《鼻子的故事(中)遭遇(一)》,《台湾文艺》一○三期。
五、品评作家
◇文选自〈黄娟:政治与文学之间──论施明正《岛上爱与死》〉
又是诗人,又是画家,又是小说家的施明正是个难以归类的艺术家。不过他的作品里,造诣最高、影响最大的该算是小说。他的小说也是难以归类的,他的作品都具有特殊的风格,总是坦率地流露着率直、真诚的个性。他写了具有魔性魅力的爱情小说,震撼人心的监狱小说,也写了不少使用独特文体的自传体小说。但是一般人都愿意称他为人权作家,称他的小说为人权小说(或政治小说),更有人说他开了“监狱小说”的先河。
◇文选自〈彭瑞金:以血、以泪编织的文学〉
施明正从“神”、“魔”两种的摆荡中落实到人性的关爱,试图将从人性的矛盾缝隙中所窥伺到的悲、喜、爱、欲、愁、怨、恨、恶,倒错交集的、极其复杂的面目以文字呈示出来,可以说是以生命、以血、以泪编织出来的文学。
◇文选自〈彭瑞金:以血、以泪编织的文学〉
施明正有如气喘病人的叙述文字,和七等生被形容为“小儿麻痹的句子”,都可以视为台湾小说的特例之一,如果说他们是文字魔术师,不如说他们心中都有趋不走的魔影扭曲变形的文字正是他们心灵的写照,或许更为适切些。
◇文选自〈彭瑞金:怀念施明正〉
施明正生前用小说塑造台湾政治小说的新典范,他的殉道而死也塑造了台湾作家的另一种典型。
◇文选自〈宋泽莱:不只是政治牢狱的文学家──论施明正小说在战后台湾文坛的多种意义〉
作为一个战后的台湾最具前卫风格的小说家,施明正有其多方面及复杂的意义,他不仅是一般人表面所见的是个监牢写实文学家,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仿同欧美、日本文学流派的前卫作家,暗中和前卫派的大师在较劲。其仿同的对象都是新时代的名家。虽然他自谓读过很多托尔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与五四作家的作品,可是在技巧上,他聪明地并没有学习过老的他们。
◇文选自〈王德威:岛上爱与死──现代主义,台湾,与施明正〉
“现代主义在台湾”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施明正的现象似乎仍有待仔细研究。这一现象一方面突出了色相的极致追求、主体的焦虑探索、文字美学的不断试验;一方面也透露了肉身孤绝的试炼、政教空间的压抑、还有历史逆境中种种不可思议的泪水与笑话。经历了一生颠扑,施明正彷佛终于要以自己决定的死亡完成他对现代主义的诠释。
◇文选自〈宋泽莱:人权文学泛观〉
显然施明正不只是一个一般的写实文学家,他细致的心理刻划和乖张的行为描绘使他的小说在人性的刻划上获得辉煌的成果。我们绝对可以相信施明正不是只把人类的悲剧归咎于外在环境的人,在人性的深处,那儿也是悲剧的源头。
◇文选自〈郝誉翔:我是谁?!:论八○年代台湾小说中的政治迷惘〉
将人类情感进一步升华为无私、博爱的宗教情操者,首推施明正的狱中小说,〈喝尿者〉一篇倡言“基于人类爱,死者已逝,活着的人,都应该互助、互爱,以度过我们坎坷的生涯”,这种“人道主义”的精神一如吴锦发写作〈叛国〉时的信念,然而施明正更展露出作为历史见证的决心。
◇文选自〈李魁贤:我所了解的施明正〉
明正的诗作,是以意念为核心,好像种晶一样,然后在过饱和母液中,随时沉积扩大成为棱角峥嵘的晶体,而形成自然率真的各种变貌。
◇文选自〈李魁贤:我所了解的施明正〉
明正的诗给人闪烁不定的感觉,但也因此蕴含一种魔力……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文选自〈宋泽莱:“指挥官与我”评介〉
施明正的文字是典型的长句结构的文字,那种文字是用来容纳层出不穷的脑海形象而形成的,那种长句如抛出的雪球,滚动着、沾黏着,直到把脑海的形象都席卷尽为止。他的文字是脑海庞大的形象累积,在最好时,如被敲开的蜂巢,群蜂飞集,在更多时,就形成一种意识流,摧破了行文的顺序及时空的次序。如果他真要放手去写,就会真的变成意识流小说。
六、评论汇编
期刊、书籍论文
1984年 彭瑞金:《以血、以泪编织的文学──“喝尿者”简介》,《一九八三台湾小说选》,前卫,页18-22。
1985年 李魁贤:《我所了解的施明正》,《施明正诗.画集》,前卫,页4。
1986年 宋泽莱:《“指挥官与我”评介》,《一九八五年台湾小说选》,前卫,页345-346。
1992年 彭瑞金:《怀念施明正》,《瞄准台湾作家》,派色文化,页41-46。
1993年 向阳:《变奏者──点描施明正“魔鬼的妖恋与纯情”》,《当代文学的台湾意识》,自立晚报,页77-83。
1993年 黄娟:《政治与文学之间──论施明正“岛上爱与死”》,《施明正集》,前卫,页317-335。
1993年 黄娟:《政治与文学之间──论施明正“岛上爱与死”》,《政治与文学之间》,前卫。
1993年 林瑞明:《以生命撞击艺术的“魔鬼”──施明正集序》,《施明正集》,前卫,页9-13。
1996年 彭瑞金:《施明正的“喝尿者”》,《文学随笔》,高市文化,1996年。
1997年 宋泽莱:《不只是政治牢狱的文学家──论施明正小说在战后台湾文坛的多种意义》,《台湾新文艺》9,(战后台湾第二波乡土文学运动:1980-1997)专辑上篇》,页238-251。
2003年 王德威:《岛上爱与死序论──现代主义,台湾,与施明正》,《岛上爱与死》,麦田,页13-34。
报上评论
1981年 彭瑞金:《“魔鬼派小说家“试探──简评“渴死者”》,《民众日报》6月4日。
1983年 彭瑞金:《施明正的“喝尿者”》,《自立晚报》5月21日。
1987年 高天生:《诅咒与梦魇──台湾小说中的告密者》,《自立晚报》9月1日。
1987年 李敏勇:《时代启示录──推介“施明正短篇小说精选集”》,《民众日报》10月12日。
1989年 李敏勇:《困厄历史的生命形象──悲壮典型:施明正、施明德》,《首都早报》11月29日)。
1990年 黄娟:《读“渴死者”与“喝尿者”──纪念施明正去世两周年》,《台湾时报》9月30日。
1991年 沈提:《施明正的印象及其作品阅读》,《民众日报》4月24日。
1991年 彭瑞金:《在奋战与放逐之间 斯人已远──悼施明正》,《台湾时报》9月20日。
1991年 王昶雄:《另一种格式的“渴死者”──人间无明正,心中有明正》,《自立晚报》9月22日。
1991年 吴锦发:《被时代辗碎的面孔──施明正》,《民众日报》9月22日。
1991年 郑炯明:《纯粹的艺术家──施明正》,《民众日报》9月22日。
1991年 叶石涛:《谈施明正》,《台湾新闻报》10月5日。
七、所获奖项
作品:喝尿者
奖名:吴浊流文学奖
奖次:正奖
年度:1983
作品:渴死者
奖名:吴浊流文学奖
奖次:佳作
年度: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