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独来独往吗?
你想成为哪一种独行者?
为什么你得一个人读这本书?(小图1)
请你先有心理准备:那些一个人住的人,在走入人群时,总喜欢絮絮叨叨的谈论自己,他们会用自己的寂寞观看世界。不过,这些人极少出现在老朋友的聚会上,反而较常在自助团体中现身,或以读者投书表达自己。对他们来说,这代表多日来的孤独感结束了,只要眼前的人表现出聆听的意愿,他们便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完全关不住话匣子。
在我开始谈论自己的经验、轶事、访谈内容或相关左证前,我这个理念坚定的寂寞狂爱者,想要先谈谈你──亲爱的读者,你为什么要花时间读这本书呢?
第一个可能:你“认为”自己很寂寞。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要说:错了!你只是“觉得”寂寞。“认为”自己寂寞跟“觉得”自己寂寞,这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举个例子,气象报告中的气温和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不同的,可能会因为风的大小或季节因素,一样的温度却让每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有时你认为自己寂寞,只是因为:
你的心情、你的顾影自怜,你对“寂寞”的自我解读。
卓越的外语能力让你听着每首热门英文歌曲时,总是会听到“lonely”这个字。
你有超强的想象力,放眼望去只看见周围的人正在愉快的聊天、亲昵的拥抱,欢乐的气氛、沉浸在幸福情绪或有着令人脸红心跳的亲密动作。
只因为这个、那个及其他千百种理由,你“觉得”寂寞,而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已。
你会读这本书的第二个可能是:你并不寂寞,但害怕有一天或几年后(谁晓得呢?),或老了以后(这比较可以确定),甚至是害怕有几小时空档可能会寂寞。只是对于未来的事,我们除了等待也没什么好说的。
有人会在彻夜等待某个人后,才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变孤单了;或是一个细心照料孩子长大的母亲,在孩子长大离开后,只能寂寞地在家中盼着孩子有空归来;而有些人因为战争、逃难、生病或年老生病等状况,被迫变得孤伶伶的。
这些人在寂寞中并没有崩溃,而是选择重新出发:放眼新的靠岸。这些人拥有无惧的勇气同时又带着谦卑,有时大口深呼吸,有时又如释重负,甚至感到解放。他们也诧异自己并不因此感到不幸,而是感觉某种程度上——得到与命运握手言和的幸福,而不是怨天尤人、势不两立地对峙。
还有第三个可能:你读这本书,但你并不寂寞,却渴望寂寞。
也许你只是想多留点时间给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安然自在地待在寂寞岛屿上。在人际关系丰富及复杂的生活中,如果你渴望找寻或偶尔想要拥有这种天堂般寂寞岛屿,那这本书真的挑对了。你会从书中得到鼓舞、激励,并且想要立刻付诸行动。
这是一本自己一个人看的书
不过我建议你最好偷偷读这本书,就像学生时代读课外读物一样,必要时我会准备几个“我这样经营婚姻” “团结力量大”及“两个人会更好”等类似书名,让你可以应急、避人耳目。因为周围的人(另一半、孩子、父母、岳父母、公婆、同学、急诊医师、煤气抄表员……)可能会不断地问:“你在看什么书,怎么看得这么津津有味?”
用别的书名来掩护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刚好有人在路上做阅读习惯问卷调查时,你就可以大方地写下你正在阅读哪一本书了。
寂寞这个议题以各式各样的形态,涉入每个人的生活。有人期待它,有人因它而崩溃;有人提出受寂寞牵引而创造历史的伟大灵魂为证,有人则说出一个受不了寂寞而跳出窗外的邻居的故事……
这些事和寂寞到底有何关系?寂寞,不就是一种独处吗?
摘自《寂寞:于是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