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孔子为什么教不了领导力?
“孔子有多少弟子?”我在领导力的课堂上总是要先问这个问题。
“3000!”“72!”经常会听到企业家学生们给我这两个答案。
“好吧,都对。所谓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看来,培养人才的成功率不高嘛!”伴随着善意的调侃,同学们轻松地笑了。这时我突然发问:“请问各位,你们做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是什么?”
“没钱!”(大家笑)
“政策环境”(有人很认真)
“还有吗?”我问,“经常性令你们头疼的事。”
“缺人!”(大家纷纷点头)
“好的,缺人!尤其是缺好用的人,对吗?”获得普遍的认同后我接着问:“知道你们现在这么缺乏人才和孔子有什么关系吗?”大家表现出迷茫的表情,因为大家普遍都觉得孔子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影响已经很小了,毕竟他被狠狠地打倒了很多年。
“孔子弟子三千却只有七十二贤人,你们认为他是在教人呢,还是在挑人?”我继续问。
“挑人!”学生里有心直口快的。
“也教人啊,要不怎么是万世师表呢?”学生里也有懂行的。
“好吧,孔子是个好老师。我很崇拜他,他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说的是真心话,“儒家学说并非落后的学说,毕竟他让中国领先世界几千年之久。但是你们要知道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一个人如果是中等资质以上的,可以和他讲高级的东西,中等资质以下的,不能讲高级的东西。知道这句话对中国教育理念的影响吗?”我看着大家,沉默。
同学们都期待着我给出答案。
“你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最关注班上的哪些同学?”我接着问大家。
“学习好的!”“有时候也关注学习差的,主要是让他们别捣乱”……(大家笑)
“我曾经去拜访过我的中学老师,他一见到我就说:‘你们这些人啊,真是让我操碎了心。每天早上早自习,我在教室里面转,一边转我就一边数。一个,两个,……十五个!数到十五个我就放心了。’我们班可有七十多个人呢。我们老师数什么呢?”
“看学习好的来了没有。”很明显,同学们和我有相似的经历。
“我们老师告诉我,他是这样数的‘这个清华、这个交大、这个复旦、这个北大……,全班七十多个人,有这十五个能上重点的,他就满意了。”我说完,大家报以理解的笑声。
“只有我们老师这样吗?还是你们的老师也一样?甚至中国的教育部门都一样?”(大家点头)“现在可以理解目前的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了吗?”我突然又问出一个大问题。
“人的差距!”“人的平均水平!”……同学们都深有体会。
“我们中国缺聪明人吗?缺有钱人吗?中国的博士是以操场为单位生产的,中国的百万富翁的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亿万富翁的数量排名全球第五。我们既不缺聪明人,也不缺有钱人,但是我们整—体—国—民—素—质—不—高!”
大家沉默,若有所思地点头。
“所以你们今天在自己公司里所做的事,和你们的中学老师是一样的吗?”我问他们,“你们是在教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挑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好苗子,那个人值得培养。”
“还要忠诚!”有个学员补充。
“对,忠诚是更困难的事。”(大家笑)我接着说:“当这些好苗子被你们发掘出来,培养,成熟,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的风险正在……”
“越来越大!”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