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看了就笑、就骂、就忘的媒体怪象

2015年05月28日 14:5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28日发表评论说,如今我们每天阅听的媒体,其实都正在濒临一场被“解构”的过程!网络与社群涌现至今,分蚀并取代了大众传播行为。所有传统媒体自此遭遇着内外上下的空前质变,各种挑战日夜继续着。许多人对于“媒体浅薄化”的现象越来越难适应,广为批判台湾媒体乱象丛生,殊不知这几乎是全世界当今媒体的共同处境。

  “新媒体”的定义,并无法完整分析如今传统媒体遭遇的“解构现象”。媒体解构理论借用了解构主义,准确的描述了今后媒体“再也无法进行一场明确的传达”!所有媒体专业与编辑政策“都将同时存在多种观点,观点并且彼此冲突”,于是媒体本身的价值“再也没有某一种特殊结构”。

  这也是知识分子对于当今媒体发生诸多“失焦现象、弱智报导”感觉恨怨难耐的主因!媒体逐渐失去了过去被信任与仰赖的“社会良心、文以载道”的价值结构。

  在此同时,现实上没有任何人为力量,能够改变“点击率等同广告收入”的产业趋势,媒体内容或新闻必然集体倾斜至不堪,将无法改变。

  不过这当中或许最残酷的是:“媒体解构”也只是对上个世纪“老一辈传统阅听人”的价值而论!如今看似千疮百孔的媒体,在社会功能的结构中至今依然满足着信息传播的关键需求,也继续担负此特殊重任不变。差别只在于:21世纪年轻世代的阅听人变了!他们普遍“容许商业化、不在乎腥膻色”,看了就笑、就骂、就忘,对于媒体“没有忠诚与期待、不再敬佩与崇拜”。

  新世代阅听人对于媒体,“只有功能满足,没有价值沾黏”!但这也让原本“决策封闭可被政商操控”的媒体权力,很难再有盘据空间。如今权力资源破碎的媒体,很难再形成少数既得利益者。特别是在网络社群兴起之后,媒体原本独占的“话语权”和“传播渠道”,更不再特定且稀缺!

  回顾这10多年的媒体解构轨迹,无论“文字权、影像权”乃至“评论、编辑、刊登”等一切权力,无一不是从媒体手中陆续释放到网络与社群。科技应用推动了设备载具的强力革新、形成日夜串连的阅听族群,远远覆盖了传统媒体近百年自身缓慢的变迁累积。任何既有结构一旦被解构之后,都会产生一批愤怒、僵化、麻痹的“解离者”。倘若对于传统媒体的道德价值,乃至一切抽象感受仍太过深浓,当然就要因此备受拉扯、难受,甚至怨恨难消!

  媒体解构之后,这也意味大众传播行为“今后再也没有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可惜台湾并没有尝试开展出“精英阅读”的族群!让那些同样“痛恨无知、痛恨浅薄”的书写者与阅听者,能有一个具体集中的分众媒体,产生系统性的供需。这方面欧美国家媒体在历经冲击之后,部分就此模式尝试了新的生存与定义。这应该是基于“恨媒体”,值得开发的全新媒体市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