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海峡论坛】海峡论坛风雨十年 融汇两岸启迪未来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6月13日 14:27:00A

  海峡论坛到今年,已经走过了风雨如晦的十载岁月。十年生聚、十年融汇,海峡论坛始终坚持其“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内容愈发多元、形式更加丰富、参与更为广泛、面貌不断更新,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民意基础和共同利益基础的建构者和维护者。如今,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海峡论坛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逐渐开启承担新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回顾总结、面向未来的重要节点。

  一是论坛奏响“反独促统”、融合发展强音,展现了大陆最新的对台工作理念。党的十九大阐明了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路径,提出了对台工作新的重要理念,向台湾同胞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本次论坛作为十九大后首次大型民间两岸交流活动,成为了向台胞传递这些新理念、新做法的平台。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对台政策基本原则,以及基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提出进一步密切、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与文化融合和增进两岸青年与基层的交流融合的工作路径。海峡论坛期间,汪洋深入有关台资企业和台胞聚集社区调研,走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并与在闽工作的台湾同胞代表座谈。他指出,每一个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故事,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者、贡献者。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听取他们的心声,回应他们的关切,为他们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是论坛成为大陆对台政策先行先试和检验反馈的渠道。其一,论坛为未来政策提供实验样本。推进融合发展和落实同等待遇是一个全方位关照的宏大命题,有无数个前人未曾踏足的领域和可能。今年论坛上,两岸共同见证了厦门海沧第3批台胞社区主任助理上岗,类似的,两岸公益论坛启动了“台青在陆支持计划”和“精准扶贫项目”,提供了200多个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融合发展和精准扶贫献智聚力。其二,与会各界人士务实对对大陆涉台政策做出反馈。台湾学者汪明生建议,两岸融合关键在于社会融合,大陆应更关注“三中一青”和“一代一线”和台湾民生“小事”。国民党智库学者曾志超等学者则建议,大陆对台青要授之以渔,除了启动时期的帮扶,更要有制度环境和合理的产业配套,才能长期留人。

  三是论坛既重“量”,也重“质”,通过塑造共同记忆、促进心灵契合。随着两岸民间交流对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全面渗入,台胞在陆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生活场景、议题范围越来越复杂、系统,两岸民众,特别是台胞对大陆政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新,并且正在下沉至既有体制与政策实践的内在逻辑。因应这一趋势,正如国民党青年部副主任、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所言,今年的海峡论坛在主题和形式的设计上更紧扣青年需求和心理,活动设置更为细化、丰富,也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既着墨会上沟通,也助力会后的精准对接、项目合作。其一,论坛探索制度创新。制度与规则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民众需求的当务之急,也是台胞从广泛落地到深入融合的必经阶梯。今年2月大陆发布“惠台31条”可谓应运而生,被一些学者视为是涉台公共政策治理体系的先导,同时为本届论坛的两岸交流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沪、闽等多地纷纷跟进。论坛上,福建省在“台商台胞服务年”的21项惠台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66项措施;就不少台青对惠台新政的表现出的关切和需求,厦门市则编制《服务指南》,举办政策说明会和对接会,为期盼了解相关政策的与会者提供咨询服务。此外,两岸公益论坛启动了“台青在陆支持计划”和“精准扶贫项目”,提供了200多个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融合发展和精准扶贫献智聚力。其二,论坛讲述两岸融合发展“好故事”,塑造两岸共同记忆。海峡论坛善于挖掘两岸故事,这些故事让两岸四地的民众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今年更是以“海论十年”为主题,讲述两岸融合的“好故事”,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台湾,这些两岸交流的亲历者现场讲述了自己在大陆组建家庭、就业创业和实现梦想的见闻经历。在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上,因小儿麻痹致残的台湾中华乐扶协会团长郑自强以其自强不息、舞动两岸的故事,令全场动容;在青创先锋汇活动上,李佩珍、周姿绮等新老海沧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分享了她们贡献青春、融入大陆的故事与心情。这些典型案例的背后,意味着两岸多年来的交流、交汇与融合正在酝酿着一定的“质变”。

  四是论坛遭遇蔡当局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阻力。相比于近年来的海峡论坛,此次论坛的另一大“特色”是遭遇到了几乎史无前例的政治阻挠。近期,叫嚣要“对抗、报复”大陆的蔡当局严控两岸各项交流,对本届论坛更是“花式添堵”。其一,出口严控。蔡当局通过对相关人士行程严格掌控、盘查,恐吓和阻挠其参与论坛。国民党原规划由秘书长曾永权及前“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团赴陆与会,但两人遭当局以尚在“涉密人员列管期”驳回,改由郝龙斌率团出席。无独有偶,新党青年军仍被当局依所谓“涉陆生共谍案”的莫须有罪名限制出境,无法参加论坛。此外,台中市蓝营议员吴显森、段纬宇等参加论坛多年,但仅因日前接送台中市基层访陆团就被情治部门调查,后了解到蔡当局将出席论坛者定调为“支持两岸统一”,年底选举前将通过检调塑造其所谓“匪谍”形象,打击其选情,故而被迫缺席今年论坛。其二,入口严审。对于大陆人士赴台,台当局改为多单位“联审调查”,通过直接拒绝或拉长审查时间技术性拒绝等方式进行阻挠。已举办9届的海峡百姓论坛今年由新竹轮值举办,但包括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在内的10多位大陆公务团人员被拒入台。花莲县邀大陆一线教师举行两岸教育论坛,遭情治部门全程盯场,还要大陆团签“不上台保证书”。对此,与会人士和岛内舆论痛批蔡当局无限上纲、借机“锁岛”,指出“绿色恐怖”的“寒蝉效应”不能阻挡台湾民众向往两岸交流之心。而蔡当局极不自信已经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这也证明了海峡论坛的巨大价值。

  五是论坛的成功体现大陆紧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正如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于去年论坛所言,“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海峡论坛为目前阴霾再现的两岸关系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论坛期间,蔡当局的“花式阻挠”、作茧自缚和大陆的敞开双臂、自信主导形成鲜明反差。与此同时,海峡论坛推动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其成效开始显现,特别是各地方新一波惠台措施接踵而至,在两岸“冷对抗”局面下更持续为民间交流升温。这说明,无论蔡当局如何歇斯底里、逆势而动,两岸形势如何变化发展,大陆都不会改变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初心。两岸关系三十年来的发展脉络也预示,两岸利益交汇与民族融合的历史浪潮不可逆转、不可阻挡;民心向背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两岸大势主导者,与岛内外乱流、逆流博弈的走向与结果。(作者:刘匡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杰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