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亮绝活展技艺 八年四届“两岸非遗月”在台圈粉无数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09月15日 15:26:00A

  中国台湾网9月15日讯 2017年9月9日至24日,“守望精神家园·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在台湾高雄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分为“霓裳华冠――多彩贵州苗族服饰展览”、“多彩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及台东展演交流活动三个部分同步进行。此次活动受到了台湾民众的高度关注,展演自8月初在佛光山开放订票通道后,2200张票被全部被订完。看完演出的观众纷纷表示,要组团到贵州旅游,实地了解贵州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文化。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561项(653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贵州丰富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

  苗族古歌、刻道、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芦笙舞、傩戏、安顺地戏、彝族撮泰吉、木偶戏、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思南花灯戏、侗戏等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让“多彩贵州”文化品牌逐步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当天演出的节目当中,作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大歌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的台湾观众,演出厅几乎“爆满”。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的合唱,唱者只要一开口,无论几个声部,即可找到音高,不像其它在舞台上演奏的音乐,事先要给个标准音才可合唱或合奏。侗族大歌震撼全场,充分彰显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星云大师之前盛赞:“你们唱的是世界第一!”。

  贵州原生态文化在高雄的展演和展示,引发不少民众关注。苗族服饰传人欧东花、余庆泥塑传人黄泽富、苗族银饰传承人杨光宾、苗族剪纸传承人姜文英等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向当地台湾民众展示了他们的绝技。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表示,贵州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源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它贴近百姓,跟百姓的生产、生活、生态环环相扣,这是获得当地民众共鸣的原因。

  艺术根植于普通民众这片沃土,才有巨大的生命力。台湾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创造着丰富无比的民间艺术,如歌仔戏、布袋戏、舞龙表演、龙王鼓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台湾民间艺术多彩多姿的面貌。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一脉相承,如歌仔戏就是随着闽南人迁徙的脚步传播到台湾。由此可见,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两岸民众在传承和交流中华艺术的同时,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更加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共识。

  两岸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座宝藏,我们应该思考,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使之焕发风采?传统文化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漫长河流,我们只有宣传保护好传统文化,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2009年,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湾拉开帷幕。2011年湖南的“楚风湘韵”、2016年广东的“魅力岭南”,再到2017年的“多彩贵州”,大陆多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宝岛精彩亮相,为台湾民众奉献了一道又一道的文化盛宴。八年来举办了四届的“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近2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台湾展出,约370多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艺术家入岛与数万名台湾民众分享、交流。

   历届活动回顾

   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9月9日,“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北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从9月9日至9月28日,连续在台北市、新竹县举办“瑰丽岭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岭南风情——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等活动。

  “瑰丽岭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通过80块图文并茂的精美展板,将广东省14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美呈现。同时还有独具广东代表性的广绣、珠绣、佛山木版年画、端砚制作技艺、新会葵艺、广东剪纸、莞香制作技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藤编、竹丝编织画、麒麟制作、灰塑、甲子贝雕、嵌瓷、胪溪壁画等精湛的技艺展示。

  第二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1月26日,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北热闹开场。此次以“楚风湘韵”为主题,重点推出湖南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1月26日至2012年2月12日,连续在台北市、新竹县、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举办“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楚风湘韵——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等活动, 是两岸开放交流20多年来赴台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

  在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上,以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为主,配以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视听艺术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湖湘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湘绣、菊花石雕刻技艺、江永女书、滩头木版年画、花瑶挑花、苗画、宝庆竹刻、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竹编、宝庆竹刻、长沙棕编等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20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为台湾观众带去了精彩的现场技艺展示。

  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

  2009年11月7日,历时一个半月的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与“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构成,是两岸恢复往来二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意义最为不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

  “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是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的重头戏之一。作为近年来大陆赴台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表演项目,此次专场晚会阵容强大,共有来自十多个省、自治区的七名“国家级传承人”和一百四十多名民间艺术家,最大七十八岁,最小十二岁,来自八个民族;十二个传统音乐、戏曲和舞蹈项目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代表性,其中昆曲、古琴艺术、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等七项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知识小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保留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的痕迹与活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尊重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保护老祖宗筚路蓝缕的历史胎记,也是传承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智慧与才华。“非遗”走进台湾,让台湾民众在享受了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现状: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体系: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中国台湾网 李瑞艳)

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在台湾高雄拉开帷幕

  第四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在台湾高雄拉开帷幕。(图片来源: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高亢嘹亮的“侗族大歌”

  高亢嘹亮的“侗族大歌”。(图片来源: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萧惠珠)

“滚山珠”芦笙舞,演出者边舞边吹奏芦笙,展现高难度特技,现场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掌声不断

  “滚山珠”芦笙舞,演出者边舞边吹奏芦笙,展现高难度特技,现场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掌声不断。(图片来源: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萧惠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于展场演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于展场演示。(图片来源: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精美的贵州苗族服饰

  精美的贵州苗族服饰。(图片来源: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彭高凤)

责任编辑:马一娜

分享到:

相关推荐